韓華文藝
上一篇目錄下一篇
人生在世事變遷中沉浮
人生在世事變遷中沉浮
人生在世事變遷中沉浮

命運有時候會捉弄人,有時也會造化人。一個人如果在一個偶然、一個機會、一個交會抓住好運,就會改寫一生的命運。
也許這是命運在捉弄人。命運雖使我擺脫家鄉飢寒交迫的苦難生活,卻使我在異國驚駭與恐慌地戰爭漩渦中出生成長。
但正因在這樣一個殘酷與無人性的戰爭環境長大,培育了我堅強的個性與意志,隨著歲月的增長與教育的薰陶,使我在愛國家、愛民族的幼苗在心中生根。
我祖籍山東省牟平縣杜家村 (父親杜興瑞,母親杜呂氏),這是一個離城市較遠的偏遠小村,約二十戶杜姓族群相依為鄰,以農為生,生活頗為艱苦。為了減輕家中生活負擔, 小小年紀的二叔叔毅然放棄學業去烟台商家做學徒。父親在婚後,隨著鄉親長輩去朝鮮半島尋求事業出路。皇天不負苦心人, 在一個機遇裏,在朝鮮黃海道延安市中餐館謀得一職,從洗碗打雜作起,經多年勤奮與磨練當了大廚,再幾年,成為餐館的二老闆。

飄葉般地流浪遷徙

一九三九年,父親回鄉,揮灑著離別的熱淚,攜著母親、三叔、哥哥、姐姐,向年邁的祖母、姑母、鄉親好友辭行拜別,返延安定居。
一九四五年九月日本簽降,二次世界大戰結束。父親為顧念哥哥、姐姐能接受華文教育,由延安遷移至南韓京畿道仁川市中央洞,並改行經商。
一九五0年六月韓戰爆發,人人似驚弓之鳥,四處逃難,一路南下,在韓國最南端釜山市影島區討生計,該區大韓傷痍軍人天天至華人商家,滋事打架, 華人生活在恐懼中。不論夜風寒暑,父母親每天站在街頭做12個小時餐點 (包子、饅頭)工作,精疲力盡,離開工作崗位,連步伐都抬不起來, 母親因過度疲勞驚嚇,終於臥病不起,父親獨挑大樑,撫養全家八個兄弟姊妹生活,縮衣節食,捱了一輩子的苦。之後,舉家搬遷至釜山市草梁洞後山丘陵上一座木屋, 又被隔鄰夫妻發生口角爭執,在端午節午夜投擲玻璃罩火油燈釀成火災,整棟房屋付之一炬,燒光光,半夜家人驚恐落荒逃命,從山丘上滾到山坡下,污垢滿面, 灰頭土臉,不堪入目,再一次陷入無家可歸,經過一番苦難折騰,暫時落居在「忠孝村」難民營,鐵絲網圍籬貧民區,避難收容所,在這裡母親經由華僑一位名中醫師細心治療, 逐漸康復,返回工作,父母親又搬遷至釜山市東大新洞,為了生計,再度經營餐館業。韓戰時期治安敗壞,有一天夜晚,強盜翻牆而入,謀財害命,父親與強盜扭打, 雖然擊退搶匪但受到驚嚇,自此父親罹患心臟病,糖尿病。

萬寶山事件

在一八九0年代初期,中韓兩國關係極為密切,詎至一九三0年前後,日本帝國主義為拓展日商在韓的商益,輒以華商在韓各地擴展商權為藉口,對華人實施抵制行動。
一九三一年,由於日本駐我長春領事館人員唆使萬寶山地痞郝某擅自測量山地,並利用韓人的名義租種土地,開發稻田,更強掘農民土地,引伊通河水,築壩建堤。
六月間,我農民群起阻止韓人掘田引水,於是雙方發生衝突,日帝遂以保護韓人為藉口,出動武裝警察,拘捕我農民,七月又唆使數百韓人持武器暴動,兇狠殘忍,槍殺我國人民, 而日本總督再次在韓各地煽動韓人排華,搗毀華人商店,窮神惡極,殺害華人,在平壤一帶,我僑胞犧牲者達二百餘人,在仁川地區亦發生鬥毆, 幸賴事前嚴加防範,徵召習有中國功夫的強壯華人,在華人街各巷口以矛槍、單刀、木棍等實施自衛,幸無死傷。但另一地區全羅北道群山市,難逃劫運,華人死傷十餘人之多。

抗日戰起華僑再遭塗炭

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,旅韓華僑多數返回故鄉,經一段避難生活後,一部份華僑為了謀生及懸念在韓國的事業,又陸續返回韓國。至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發生, 日本對我國發動全面侵略,韓華所遭受的歧視迫害,更是變本加厲,苦不堪言。
一九四八年之前,華僑在當地經濟上有過燦爛時期,商權全操在華人手裡,當時京仁地區華人有八大貿易行,從上海進口棉絲、布匹、雜貨等, 仁川中國街與國內各地商阜一樣繁華。茶館、飯店、酒樓、客棧應有盡有。 大陸變色,中韓貿易停止,華人經濟自此走向衰退。一九四九年韓國獨立,華僑貿易商動輒被扣上紅帽子遭受首次大整肅,三十多家被搜查,其中五、六商家被查封, 並逮捕多人。某日家父忽然失蹤,家人慌慌不安,經多方打探,得知被關押。所幸韓戰爆發,始獲釋放返家。對一年來牢獄之災,家父絕口不提徑緯,迄今謎團無法解答。
自此華僑經濟再度受到嚴重創傷,華人亦開始紛紛轉行,藉經營餐館業,解決生計。

戰後保護主義抬頭

一九四五年八月,隨著日本投降,韓國分割為南韓與北朝鮮兩個國家,在南韓華人獲得了一段短暫的繁榮,可惜曇花一現。一九五0年,仁川、漢城兩地華人貿易商庫存貨品, 被韓政府無端查封,收歸國有。旋於六二五韓戰爆發,華商僅有的物資,建物財產多遭砲火摧毀殆盡,華商事業幾乎全軍覆滅,尤以仁川華人損失慘重,元氣大傷,多年來欲振乏力。
經過三年韓戰結束,南北韓朝成了一片廢墟,死傷驚人。半個世紀以來,韓朝分割如舊,分治如舊,對峙如舊,仇視如舊。這一戰爭使日本帝國獲益,經濟得以復甦;台灣免於赤化, 得偏安一隅;使中共打出國威,得已走上國際舞台,揚名世界。
遺憾的是,戰後韓政府保護主義抬頭,法令限制許多行業不准外國人插手經營,華人首當其衝。更甚者不准外國人擁有房產,當時華僑擁有房產者不在少數, 這個突如其來的法令,震驚整個僑社,為權宜之計,紛紛找韓國友人頂名登記,以解燃眉之急,這固然保住了財產,但也發生不少韓人背信侵占吞為己有,這些見利忘義的朋友, 使有些華僑在一夕之間,被頂名者掃地出門,丟失了多年血汗儲蓄置下的房產,聞之令人痛心長嘆。韓國人劣根性是不講信用的民族,華僑稱韓國人為「高麗棒子」其意為顢頇惡霸,非中道者也。
一九六一年,朴正熙軍人發動政變,攫取政權後,為提昇經濟尋找財源,竟誤信讒言,以為華僑擁有巨資,為榨取金錢,重演查稅逮人戲碼,弄得僑社人心惶恐,不得安寧。 而華僑經營之餐廳,在苛稅重賦之下,歇業倒閉不勝枚舉。這一連串打擊,使華僑心冷齒寒,遂為八0年代華人掀起移民潮埋下了伏筆。

歷史的一頁

華僑移居韓國的歷史極為久遠,遠從先秦時代起,就有箕子率眾人入朝鮮的記載,而秦漢以後,兩國在政治上,經濟等領域緊密交流與互動, 使民間互訪與遷徙更是繁榮。尤其到了清末,許多華人為了尋求新的發展機會,開始來到這個既熟悉又陌生,而且正面臨國家存亡關鍵時刻的韓半島,這就是近代華僑的起源。
在這個過程中,仁川港作為華僑踏上韓國國土的必經口岸,它亦見證了這百年來華僑社會的滄桑與嬗變。
百年來,韓華在僑居地生根與發展,雖然也曾飽受挫折與逆境,但在失望中仍然不斷地燃起新希望,找到嶄新的人生目標,依然堅強地維持了華僑社會的凝聚力與團結, 以及對祖國的認同與向心,不斷地散發光和熱,對僑居的韓國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生活力,產生積極而正面的影響。
百年來,先僑們篳路藍縷,在先天條件不足的異國環境中,苦心經營之可貴精神與刻劃出前進之軌跡,引導著後人前進的勇氣與方向。
韓華僑社的發展與演進,是海外中華民族歷史重要的一頁。

一把心酸淚

韓華先輩,許多是在「解放」前移民到韓國。早年大陸血腥鎮壓,活埋鬥爭,怵目驚心,造成他們極端反共的心態,在他們思想與心底深處幾乎沒有妥協的餘地,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忠貞,堅定不移。
近五十年來,韓華在韓國遭遇雙重壓力,一是法令限制生活不能拓展;一是政府與社會排華意識嚴重。韓國人倚權挾勢,態度囂張,氣燄逼人,經常引用韓語「中國奴,大國奴,狗崽子」等穢言侮辱、 衊視並取笑韓僑,挑釁華夏民族愛國情結的敏感神經,韓僑子弟,天生傲骨,寧折不屈,不肯無理遷就語言暴力,為爭一口氣,互爭長短,喋血事件,觸目驚心,屢見不鮮, 韓僑身在異國面對時勢最惡劣之現象,曾經滄桑,備嘗辛酸,自然有所感慨和傷痛。
韓華在僑居地受到不平等待遇,不合理法律歧視,一部分遷移台灣,一部分遷居美國,大家滿腔淚水,滿腹心酸,已漸漸動搖了政治信念, 他們只希望有個強大的祖國來提昇中國人的尊嚴,改善華僑的地位,他們正處在政治感情與鄉土感情的矛盾時期。
韓華雖處在這種精神與生活雙重折騰地艱困環境中,但對中華民國政府仍然一片赤膽忠心,響應號召,服膺政策,愛國熱誠從未動搖。
但自台獨不認同國家民族,李登輝為台獨清場,排除異己,修憲舖路,剝奪華僑選舉權,發表台灣人的悲哀,進而國民黨反共信念消失後,韓華愛國熱忱才急遽下降。

喪權辱國

史載,一八九五年中日戰爭,中國戰敗,甲午清光緒二十年,派李鴻章到日本議和,在馬關簽訂條約1. 承認朝鮮為獨立國 2. 割遼東半島及台灣、澎湖給日本 3. 賠償兵費二萬萬兩 4. 開沙市、重慶、蘇州、杭州、長沙等處為商阜。
此一不平等之簽訂,百年來被視為喪權辱國,被視為中華民國之恥。
本人在戰火中成長,對戰爭之殘酷體驗極深,對人民在戰爭中的痛苦感同身受。
及長,在愛國教育的灌溉下,對於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,慘害同胞的蠻行極為憤慨。每讀屈辱的馬關條約,仇日的熱血在胸中沸騰。
適逢保釣護土運動,本人率先登高呼籲在台華僑大專學生,積極參入,突破政府的壓制,舉行保釣大遊行給美帝國主義、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當頭棒喝,為中華民族揚眉吐氣,替中國人做點事,奮勇前進。

杜學域 (2013年4月15日)

     
上一篇目錄下一篇
投搞文章內容不代表本聯誼會立場